也會隨著季節摘些板栗、紅薯等本地的農村特產。紀念冊制作中心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實每家都有這些東西,似乎自己非正常途徑得來的就好一些!
家的正門口是一個池塘,每年春夏交替的時節,滿塘的菱角正是采摘的時期,不管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兒,都拿著盆子筐子下水摘菱角,這種熱鬧的場合,當然少不了喜歡水的我,而我每次都是熱鬧前往,最終收獲甚微,享受的是下水的樂趣,而忽略真正的目的。
由于沒有電,夏天的夜晚,全村人都會集體在池塘邊上的草坪上乘涼,聽著水浪的聲音與蛙叫,享受著自然風。老人們在一起聊天,拉家常。姑姑們會圍在我爸旁邊聽我爸吹笛子。而我們則在池塘邊捉螢火蟲,一切都是那么祥和,安寧,直到夜深。
當看到綠色變成金黃色的時候,秋天收到了,這是一個忙碌的收獲季節。大人揮舞著鐮刀,豆大的汗水從額頭流到臉頰,從臉頰滴落到泥土中,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種辛苦的勞動,但每個人的臉上則洋溢著幸福與喜悅。越是感覺到累,則越能證明自己收獲的多。我們可以做的是將割好的稻穗抱在一起,由爸爸捆成團并挑到打谷場。然后在被打谷機壓過的平整的稻草上翻跟頭,盡情玩耍。
白雪皚皚的冬季,在寒假里的我們,也不會閑著,整天成群結隊拿著兩米左右的竹桿在雪里跟著腳印捉野兔。盡管每回從雪地里回來,腳都是濕的,我至今也沒有捉到過一只野兔,但那個時候總是精力充沛,樂此不疲。
轉眼三十年過去了,兒時的紀念冊制作也完全變了樣子。退耕還林政策讓當地農作物變成了大片大片的樹林;金黃色的水稻小麥變成了青青的香樟樹和廣玉蘭;一排排翠綠的茶林中又種上了高大的板栗樹;干旱少雨的氣候變化讓池塘變成了濕地;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的鄉村土路變成了寬大平坦的水泥路;兒時在紀念冊制作中的泥巴紙片做的玩具變成了現代高科技的數碼電子產品。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們訴說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進步。這是一個大好的太平盛世!